90晝夜水下長航,他們創造了我國核潛艇的多項新紀錄;大深度極限深潛,他們提升了中國核潛艇深海作戰能力;水下發射運載火箭,他們用行動宣告了中國海基戰略防禦力量正式形成;用生命守護核安全,他們寫下了連續42年無核安全事故的動人篇章……在祖國美麗的海岸線上,潛藏著這樣一支神秘的部隊——海租辦公室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昨天,我國首支核潛艇部隊42年來首次解密,展示了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代代核潛艇官兵在大洋深處鑄就共和國海上核盾牌的風雨歷程。
  90晝夜,刷新水下系統傢俱長航紀錄
  2009年4月23日,莊臣中國海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閱兵在黃海海域舉行。
  如長鯨凌波,似巨龍潛海,首次向世界亮相的中國海軍戰略核潛艇,高懸五星紅旗,航行在受閱艦艇編隊最前列。緊隨其後,攻擊核潛艇、常規動力潛艇、新型驅逐艦、新型護衛艦、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新型導彈快艇破浪銀行利率疾馳……中國海軍用現代化的鋼鐵方陣,展示建設和諧海洋的堅定決心。
  “只需要一艘戰略核潛艇,就可以讓一個現代化國家退回石器時代。”軍事學家這樣的斷言,也許過於絕對,但毫無疑問,核潛景觀設計艇是一個國家大國地位的象徵,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
  1970年12月,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潛艇正式服役。
  修長的身材,圓圓的腦袋,高翹的尾巴,像鰭一樣外張的升降舵……在受命擔任中國核潛艇首任艇政委的崔桂江看來,我國自主研製製造的核潛艇酷似一條卧波的巨鯨。
  “鯨腹”內,五花八門的機械設備、宛若繁星的指示燈,令人眼花繚亂。集中體現了國家工業、科技水平的核潛艇,有各類設備上萬台,儀器儀錶上萬件,大小閥門幾千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下科技城堡”。
  1985年11月,某核潛艇悄然駛出港口,開始了我國核潛艇首次最大自給力考核試驗。
  核潛艇一次裝料可以航行幾十萬海裡,決定續航時間長短的因素,主要是人員的耐受性和設備的可靠性。
  看不到晝夜輪迴,日曆被一張張撕去。第70天時,已經超過了某國核潛艇67天的紀錄。是到此止步,還是繼續前行?艇上作了一次“民意測驗”,官兵們一致選擇繼續航行。
  90晝夜,數萬海裡,官兵們一舉創造了新的長航紀錄。這次長航,顯示了中國核潛艇具備良好的機動性、隱蔽性、適航性、可靠性,標誌中國核潛艇作戰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1988年4月,某核潛艇奉命執行極限深潛任務。這次試驗,包括最大深度潛航、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水發射魚雷等項目。在這次試驗中,潛艇潛至極限深度,一舉創造了中國核潛艇發展史上的新紀錄。
  1988年9月,某核潛艇潛入大海,執行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任務。
  水下發射,風險巨大,稍有失誤就會艇毀人亡。“5,4,3,2,1,發射!”隨著艇長杜永國一聲令下,潛艇猛地顫動了一下。
  海面“嘩”地騰起巨浪。火箭從水下衝天而起;“轟——”一聲巨響,火箭尾部噴射出橘紅色的火焰,呼嘯著直插藍天。
  火箭出水時激起的水霧,在陽光下映出一彎七色彩虹。火箭準確濺落在太平洋預定海域,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受權向世界發佈這一消息後,美國《海軍學會會報》寫道:“當中國宣佈她從潛艇上發射彈道導彈試驗成功時,事情已經變得很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海基核威懾力量的核大國。”
  一聲巨響,目標被攔腰斬斷
  出航就是出征,下潛就是戰鬥,一代代核潛艇官兵枕戈待旦、戰風斗浪,一次次從深海發出雷霆。
  波譎雲詭的大洋深處,一場核潛艇新戰法演練正在進行。
  如同深海游獵的巨鯊,核潛艇悄然突破反潛艦艇、反潛飛機和水下雷區構成的重重封鎖線,長途奔襲,蟄伏海底。
  官兵們正準備向預設目標發起致命一擊,未料,目標卻一反常態,快速機動到了潛艇側後方。
  按傳統戰法,潛艇必須掉轉艇向,正對目標實施攻擊。但,這勢必延誤攻擊時間,甚至遭敵攻擊。
  戰機稍縱即逝!海上指揮員袁譽柏果斷下令:“實施大轉角攻擊!”
  這個戰術指令,要求魚雷借助自動轉向功能搜索打擊目標。這是一個高招,但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險招——一旦出現失誤,魚雷搜索目標失敗,可能會轉向攻擊母艇。
  “未來戰場上,敵人會坐以待斃嗎?這樣的險,必須冒!”袁譽柏斬釘截鐵地說。
  魚雷如離弦之箭,向目標高速撲去。10多分鐘後,一聲巨響傳來,目標被攔腰斬斷,沉入海底。
  首發命中!中國海軍核潛艇的作戰能力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在一次次闖關歷險中,官兵們創造了中國核潛艇的20多項首次和第一,檢驗了大洋截擊、區域游獵、螺旋變深等數十套戰法,研練了連續潛射導彈、多枚魚雷齊射、航跡緊逼攻擊等一系列高難課目。
  信息化的大潮,拍打著世界軍事變革的堤岸,也敲擊著官兵們的思維。基地立即投入“模擬訓練中心”的創建。很快,一座集訓練信息網、3D虛擬教學系統、聲吶目標綜合識別訓練系統、水下信息對抗訓練系統、核動力模擬訓練系統於一體的現代化模擬訓練中心拔地而起。
  新的訓練模式、新的訓練手段,使得核潛艇的海上存在時間大大增加,訓練量和訓練成果成倍增長,短短5年內就填補了10餘項戰術訓練空白,大大縮短了戰鬥力生成周期。
  浩瀚太平洋並不太平。外軍飛機和艦艇往來頻繁,構織了密集的偵測搜索網,還經常舉行軍事演習,製造緊張氣氛。
  一次,“水下先鋒艇”官兵受命執行遠航任務。途經複雜狹窄水道,遭到外軍艦機連續跟蹤,對方的主動聲吶,持續不斷地對我搜索探測,意圖逼我上浮。
  “上浮意味著暴露,暴露意味著失敗!”全艇官兵臨危不懼,在各自戰位上鎮定操作。蛙跳、懸停、變深……一連串乾凈利落的動作後,核潛艇成功擺脫“尾巴”。
  連續42年,實現核安全無事故
  核潛艇退役處置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經過幾十年驚濤駭浪的洗禮,中國核潛艇也面臨著退役處置的關口。
  從2000年開始,基地官兵就開展預先研究,從核廢料的處置到涉核部件的拆卸,全部制訂了詳細的方案預案。短短數年時間,他們先後攻剋12項關鍵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實施核潛艇安全退役的國家。
  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連續42年實現核安全無事故。這是因為基地官兵破譯了核盾牌上的“安全密碼”。這個看不見的“密碼”,就存在於官兵們每天工作的細節之中。
  某核潛艇一次小修後,技術保障大隊士官劉輝在對設備進行抽檢時,發現一臺機器少了一個螺絲。
  一個螺絲丟了,在核潛艇上可是天大的事。大隊領導立即安排技術骨幹力量進堆艙展開地毯式排查。整整忙碌了16天,拆卸了幾百台套設備,測試了數千條技術數據,最終找到了那枚丟失的螺絲。
  從那以後,大隊定下一條“鐵規”:新安裝設備必須進行全面安全排查,寧可自己費事,決不給核潛艇留隱患。
  基地某總站每年都要引進一批高學歷人才,無論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總站主任盧明章給他們上的第一堂業務課就是“細節決定成敗”。
  盧明章發給每人一張特別的試卷——讓他們抄寫一份導彈元件參數表。上千組參數,哪怕抄錯一組,盧明章都毫不留情地大筆一揮,打上“0”分。
  本報綜合新華社報道  (原標題:大洋深處,他們鑄就共和國盾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32jhroq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